莊子日課067丨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
丘請復(fù)以所聞:凡交近則必相靡以信,交遠(yuǎn)則必忠之以言。言必或傳之。夫傳兩喜兩怒之言,天下之難者也。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凡溢之類妄,妄則其信之也莫,莫則傳言者殃。故法言曰: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則幾乎全。(《莊子·人間世17)
我把所知道的再告訴你:大凡交情近的人一定是以互相誠信對待彼此而相互依順。相靡,相順,相愛。對于交情遠(yuǎn)的人,就用言語照實情去傳達(dá)。忠,盡情。言語有時候一定要靠一個人去傳達(dá)。這是因為古代通訊不便利,現(xiàn)在一個電話就可以解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傳達(dá)的過程中,最難傳的是兩喜兩怒之言。兩人彼此喜歡,必然會說出很多超過真實情況的贊美之言。而兩人彼此厭惡,也必然會說出很多超過真實情況的詆毀之言。林希逸注曰:
彼以喜而來,此以喜而應(yīng),則其說好處多有過當(dāng),故曰溢美,溢,過當(dāng)也。若彼此皆惡,則其說不好處又多過當(dāng),故曰溢惡。
凡是超過實際情況的話,一定都是不真實的。失真的話,你去傳達(dá),聽的人一定不會輕易相信。既然不相信,有了猜疑之心,兩邊都會把過錯歸咎于傳話的人,這時傳話的人兩頭不討好,就要遭殃了。
如何當(dāng)好傳話的人呢?古代格言說:傳達(dá)實際的情況,而不要傳達(dá)過當(dāng)?shù)难哉Z,這樣的話,大概就可以保全了。林希逸注曰:
傳其常情,謂傳言之人但傳其平常樸實頭說話,其言語過當(dāng)處則不可傳,故曰無傳其溢言。傳言能如此,則庶幾可以自全。
公孫子高作為楚國的使者,也是一個傳話的,雖說兩國交戰(zhàn),不斬來使,可是天怒無常,歷史上使者被殺的也不少,公孫子高如何自保呢?孔子給的對策就是: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否則的話,兩國國君最后把責(zé)任歸咎到他頭上,他也就只能是當(dāng)個替罪羊,自己心里憋屈了。
同理,今天,我們在傳話的時候,也要將那受喜怒哀樂影響的情緒化的言語過濾掉,否則我們就會成為那個吃力不討好的冤大頭。林希逸注曰:
說盡人世情狀。
我們已經(jīng)逐字逐句學(xué)習(xí)完《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道德經(jīng)》《聰訓(xùn)齋語》《澄懷園語》《曾國藩教子書》《聲律啟蒙》《家塾教學(xué)法》《荀子》等十一部經(jīng)典?!肚f子》《朱子讀書法》正在講讀中。歡迎你的加入。
日課溫故?
涵泳誦讀?
家風(fēng)傳承
標(biāo)簽: 莊子日課067丨兩喜必多溢美之言 兩怒必多溢惡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