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花”是什么梗?《鐵血的奧芬里爾》團長為啥不要停下來?
許多年過去了,那個男人還是沒有停下來。
除了"明明是我先來的"、"本來是雙份的快樂"、還有"為什么你這么熟練"之外,如今ACG圈子中恐怕已經(jīng)沒有多少可以和“希望之花”以及"不要停下來"抗衡的梗。
《機動戰(zhàn)士高達:鐵血的奧芬里爾》第48集,僅僅最后的兩分鐘時間,就憑借句句是梗的臺詞設計與詭異演出,成功在ACG文化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萬惡之源,即便是沒有追番的路人也會被這兩分鐘感動,繼而加入"不要停下來"的行列。
然而隱藏在這段風起云涌梗熱潮背后的,實際上是觀眾們在追番《鐵血的奧芬里爾》長達一年半之后的無奈與憤怒。
《鐵血的奧芬里爾》是由著名的高達之父富野由悠季與SUNRISE企劃本部合作負責原作,由著名動畫導演岡田麿里擔任編劇的作品。這部共計50話的本質年番,在前半部分的第一季里為觀眾帶來了相當優(yōu)秀的觀影體驗,無論是各具特色的主角團隊與各方勢力,還是龐大復雜的世界觀,都十分符合高達系列歷來的風格。
但似乎卻不是很符合岡田麿里的風格。
提起岡田麿里,也就說我們常說的岡媽,觀眾馬上能想到的作品有《真實之淚》、《龍與虎》、《花開伊呂波》、《未聞花名》,以及《來自NTR的明天》。
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作品都和《鐵血的奧芬里爾》大相徑庭,于是岡田麿里所擅長的角色感情糾葛,就成了鐵華團在漫天戰(zhàn)火世界里的大家庭精神,她所擅長的從細節(jié)動作勾起觀眾感情波動,就成了后來著名的"不要停下來"。
國內最大的ACG文化社區(qū)B站似乎也是察覺到這個梗熱潮的龐大流量,后知后覺地買下了《鐵血的奧芬里爾》的版權,從而引起廣大觀眾和吃瓜路人的圍觀,或者說"圣地巡禮"。
B站的《鐵血的奧芬里爾》剛上架之際,絕大部分觀眾都是直接點開第48集,然后把進度條拉滿20分鐘,最后在參與完狂歡之后點擊右上角直接退出。
但在拋開這些湊熱鬧的路人觀眾后,再來看看B站《鐵血的奧芬里爾》前后兩個季度的評分,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評分人數(shù)不多,但差評卻是一邊倒地集中在第二季中。
造成追番觀眾對《鐵血的奧芬里爾》第二季如此深惡痛絕的幾個主要原因,無一例外都出在了劇情上。
首先在整體上,《鐵血的奧芬里爾》前期鋪下的龐大世界觀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收回。上文也提到,岡田麿里擅長的是從角色的角度刻畫故事,這就造成了世界觀架構和敘事架構之間的不對等。
但這種不對等本身并沒有任何問題,甚至還有以這種不對等作為賣點的作品。但高達系列,甚至說各類的機戰(zhàn)片如果用上這種套路,那就顯得有些吃力不討好了。因為這類作品永遠都離不開多方勢力之間的政治糾紛,而鐵華團的家族弟兄情誼,在這種嚴肅題材作品里雖說沒有根本性的沖突,但在劇情里再三強調也依然會顯得有些突兀。
再加上全劇后期各個主要角色輪番遭受降智打擊,更是讓這種從角色引申到背后勢力的敘事方式顯得格外詭異,甚至讓整部作品有種為了強行推進劇情而爛尾的氛圍,無法回收的龐大世界觀自然就從優(yōu)點淪為的笑柄。
其次則是主角團的全滅結局,或者說他們全滅的過程。
從題材上說,這種悲劇倒算是岡田麿里擅長的領域,但偏偏卻是建立在一部高達作品上。要炸掉,在涉及到政治題材的時候,過多從感性要素推動劇情,又或是過于忽視劇情邏輯的必然性,都會招致觀眾的疑惑與反感。
例如三日月作為高達系列中少有的人狠話不多類型主角,戰(zhàn)斗中各種捅駕駛艙與補刀行為一度讓觀眾們大呼過癮。但正是帶著這樣鮮明人設的三日月,在全劇中卻出現(xiàn)了唯一一次沒有補刀的橋段,而當時的對手正是最后團滅鐵華團的敵方主要機師。
采訪中岡田麿里曾經(jīng)說過,在第二季開始制作的時候,她對劇中的角色有了像朋友一樣的認識和感情,類似"這孩子不會去做這樣的事"這種認知與情感,已經(jīng)在所有制作人員之間達成共識。
現(xiàn)在看來,這種共識還真不是一般的諷刺。
除此之外,岡媽似乎還對高達片有什么誤解。為了鐵華團最終的團滅,或者說為了打倒三日月這個"最終Boss",劇情到后期為敵方新增了一種名為達英斯尼夫的武器,這種就連雜兵機體都能使用的超遠程精確制導射鋼釘武器,其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劇情需要的時候團滅鐵華團。
這種武器在全劇中前期完全沒有任何提及或暗示,甚至在第一次登場的時候觀眾都沒能從觀影中正確認識到它的強大。然而達英斯尼夫就偏偏在最終決戰(zhàn)成為了鐵華團團滅的根本原因。
就結果而言,達英斯尼夫或稱為達克摩斯之劍或者朗基努斯之槍還比較合適。這種毫無鋪墊、不由分說的戰(zhàn)力傾斜,在觀眾眼中自然就成了一種"不講道理",于是這款極其破壞觀影體驗的武器就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岡釘。
網(wǎng)友制作用于吐槽"岡釘"的gif
以上種種劇情自然是在追番群體中引了起軒然大波,但等到動畫情告一段落,動畫外的鬧劇卻仍在繼續(xù)。
面對群潮洶涌的觀眾,制作組非但沒有打出任何圓場,還在動畫完結足足三個月之后,在《Great Mechanics G》雜志的訪談中稱達英斯尼夫并非觀眾認為的那般破壞平衡,因為設定上一流的機師是可以通過操作躲岡釘?shù)摹?/p>
但在觀眾眼中,暫且不論一二三流,主角三日月顯然就是整部《鐵血的奧芬里爾》里最強的機師,即使綜合各種劇情客觀而論也是如此。換句話說,制作組親手塑造出來的最強機師,到頭來卻被欽定成了三流。
于是按照制作組的理念,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三百年前的戰(zhàn)爭是神仙打架,相比之下現(xiàn)代戰(zhàn)爭則是菜雞互啄,所以當達英斯尼夫這種三百年前的量產(chǎn)武器被拿出來之后,現(xiàn)代的駕駛員們自然毫無招架之力。
除了對主角三日月地補刀之外,訪談中制作組常常表現(xiàn)出對于主角團隊溢于言表的厭惡,這種情感看來倒是和岡田麿里所說的那樣,在所有制作人員之間達成了共識,而且也很好地傳達給了新來的腳本家們。
以上種種堪稱反人類的操作,最終直接導致了《鐵血的奧芬里爾》的口碑爆炸,而長達兩分鐘的"希望之花"和"不要停下來",則成了追番觀眾最佳的發(fā)泄窗口。
最終,《鐵血的奧芬里爾》的污點就成了時隔兩年依然熱度不減的梗,并漸漸成了這一代ACG受眾"刻在DNA里"的場景。
到頭來,最想知道團長在干嘛的,其實就是團長本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