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訊!筑牢禁毒屏障,守護健康人生丨警惕!毒品犯罪向大學校園滲透加劇
【筑牢禁毒屏障,守護健康人生】
原標題:新型毒品名稱、種類不斷翻新,更具偽裝性、隱蔽性和迷惑性(引題)
警惕!毒品犯罪向大學校園滲透加?。ㄖ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工網-工人日報記者 盧越
閱讀提示
當前,“互聯(lián)網+物流寄遞+電子支付”等非接觸式犯罪手段逐漸成為毒品犯罪的常態(tài)。形形色色的新型毒品喬裝打扮,一些大學生、未成年人容易成為此類犯罪的受害人甚至犯罪主體。
“舌尖郵票”“聰明藥”“神仙水”“上頭電子煙”……這些五花八門的“時尚潮品”,背后卻是新型毒品露出的獠牙。
6月26日是第36個國際禁毒日,全國多地通報毒品犯罪案件審判情況,并發(fā)布典型案例。根據通報,當前毒品案件數(shù)量持續(xù)下降,毒品犯罪高發(fā)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但新型毒品犯罪呈上升趨勢,青少年容易成為毒品特別是新型毒品濫用的高危人群。犯罪分子普遍使用互聯(lián)網進行毒品交易,采用電子支付等非接觸方式結算,交易流程“人、毒、財”分離,“網絡+寄遞”的形式成為販運毒品的重要方式。
新型毒品“花式偽裝”
2016年春節(jié)后,嚴榮柱、董勝震密謀由嚴榮柱制造甲卡西酮,董勝震負責收購。嚴榮柱將制毒工藝流程交予潘付明,指使其制造甲卡西酮。嚴榮柱等人共制造甲卡西酮5126.4千克。罪犯嚴榮柱、董勝震已于2022年8月被依法執(zhí)行死刑。
這是最高人民法院6月26日發(fā)布的一起依法嚴懲毒品犯罪典型案例,也是最高法首次公布因涉新型毒品甲卡西酮犯罪核準被告人死刑的案例。
甲卡西酮于2005年在我國被列為第一類精神藥品進行管制。作為新型毒品,甲卡西酮對人體健康可產生較為嚴重的傷害,過量使用易造成不可逆的永久腦部損傷甚至死亡。
“飛行電子煙”“神仙水”“葉子煙”……近年來,一些有著俏皮名稱和外觀的新型毒品玩起“花式偽裝”。新精神活性物質不僅種類繁多,毒理作用比傳統(tǒng)毒品更加強烈,具有很強的成癮性。
上海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涉新型毒品刑事案件中,一直有吸電子煙習慣的繆某,將含有合成大麻素成分的電子煙油原液進行分裝,或與其他電子煙油勾兌后多次販賣。這些看似與普通煙油無異的“產品”,吸食后卻能讓人“上頭”。
最高人民檢察院6月25日通報的數(shù)據顯示,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毒品犯罪46.7萬人,同比下降33%。與此同時,起訴的新型毒品犯罪案件逆勢上升,相關案件量增長較快。
“新型合成毒品名稱、種類不斷翻新,更具偽裝性、隱蔽性和迷惑性,青少年群體容易因獵奇、從眾等原因吸食毒品,社會危害大?!弊罡呷嗣駲z察院第二檢察廳廳長元明說。
非接觸式犯罪手段成常態(tài)
2021年7月至10月,韓敏華以“迷奸藥”作為售賣宣傳點,通過互聯(lián)網聯(lián)系境外賣家購買,通過支付寶轉賬或網絡虛擬貨幣等方式支付錢款,采用改換包裝等手段從境外寄遞入境販賣給全國多地買家,向買家傳授具體使用方法,甚至實時指導他人用藥實施迷奸。法院對韓敏華數(shù)罪并罰,決定執(zhí)行有期徒刑7年。
最高法刑五庭庭長李睿懿介紹,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物流寄遞+電子支付”等非接觸式犯罪手段逐漸成為毒品犯罪新的常態(tài)。利用GPS定位追蹤監(jiān)視運毒的案件增多。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新興寄遞業(yè)態(tài)發(fā)展,毒品犯罪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犯罪手段更加多樣、隱蔽、復雜,給毒品案件審判工作帶來新挑戰(zhàn)。
“在交付環(huán)節(jié),犯罪分子多使用虛假寄件人、收件人身份和地址,利用“跑腿”“同城直送”等方式寄遞毒品;在聯(lián)系交易環(huán)節(jié),犯罪分子除使用大眾化的即時通信社交軟件外,還使用閱后即焚等新型通信軟件,采用代號、暗語進行聯(lián)系,犯罪手段隱蔽,證據收集、審查難度大。”元明說。
2022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寄遞毒品犯罪3000余人,有力遏制了此類犯罪的高發(fā)態(tài)勢。今年5月,最高檢與國家郵政局等17部門開展平安寄遞專項行動,以合作之力有效防范利用寄遞渠道販運毒品的犯罪活動。
犯罪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
6月20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通報毒品犯罪案件審判情況時介紹,近3年來,北京法院審結的涉合成大麻素類毒品犯罪案件中,販賣對象多為大學生群體,涉案人員平均年齡為24.5歲。
“該類犯罪主體年輕化趨勢日漸顯現(xiàn),毒品犯罪向大學校園滲透加劇的現(xiàn)象亟須引起關注?!北本┦懈咴焊痹洪L孫玲玲說。北京市豐臺區(qū)人民法院審理的3起跨省販賣“電子煙油”關聯(lián)案件中,5名被告人均在18歲至25歲之間,其中4名為在校大學生。
還有的大學生被“高薪”幌子所誘騙,被不法分子利用。如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發(fā)布的一起案件中,大學生張某閏因經濟窘迫,在網上瀏覽快速賺錢帖時加了一個QQ號碼。與對方聯(lián)系后,對方告知快速賺取高額費用的方式是給他人取藏有毒品的快遞并送到指定地點。張某閏被判構成運輸毒品罪,獲刑15年。
未成年人涉毒現(xiàn)象也廣受關注?!拔闯赡耆巳后w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好奇心強,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另一方面心智尚不夠成熟,分辨是非能力較弱。因而,容易受到不良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被不法分子利用或侵害?!崩铑\舱f,未成年人涉毒,一種情況是作為犯罪對象,被引誘、教唆、欺騙甚至被強迫吸毒,淪為受害者;二是已形成吸毒癮癖,通過各種渠道購買毒品吸食;三是作為犯罪主體,被不法分子利用、教唆甚至主動參與毒品犯罪。
李睿懿介紹,在毒品案件審判中,人民法院注重加強未成年司法保護,對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以及引誘、教唆、欺騙、強迫未成年人吸毒的,均依法從重處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