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分考生媽媽的建議,帶來了怎樣的啟示? 今日快訊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711分考生媽媽的建議,帶來了怎樣的啟示?
6月23日晚,高考成績公布,四川考生袁帥考出711分的好成績。袁帥的媽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家長不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要有獨立空間,只要過程努力了,不要太在意結果。( 6月24日《中國婦女報》)
袁帥媽媽的這番話引起了網(wǎng)友的激烈討論,有網(wǎng)友認為這是“勝利者的謙辭”,根據(jù)“成王敗寇”的原則,她“說什么都是對的”;也有網(wǎng)友認為個人經(jīng)驗不能代表整體,“該雞娃還得繼續(xù)雞”。以上說法自有其道理,均帶有一定的現(xiàn)實依據(jù)。
袁帥媽媽的這番話究竟是對是錯,是否適用于大多數(shù)人,筆者在這暫且不去討論。不過,這番話確實為如今的家庭教育留下了值得深思的空間。在筆者看來,人生的道路終究要由自己去經(jīng)歷,父母不可能進行永遠地守護。既然如此,何不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適當“留白”,給他們留下一定的空間,讓他們?nèi)ふ易约盒闹械哪鞘猓?/p>
想起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張雪峰評新聞學專業(yè)”,說是“孩子非要報新聞學,就將他打暈”。誠然,相對于理工類的熱門專業(yè),新聞學的就業(yè)前景確實不容樂觀。但這種功利主義的考量方式,僅適用于那些對專業(yè)沒有太多特殊情感的人,卻擋不住抱有新聞理想的“偏執(zhí)書生”。對于其他所謂的冷門專業(yè)亦是如此,考生在進行志愿填報時應當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家長在指導孩子進行生涯規(guī)劃時,也應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須知“一生愛好是天然”。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主要起到的應是陪伴作用。家長要能夠?qū)⒑⒆右曌骶哂歇毩⑺季S的個體,與孩子保持適當?shù)木嚯x,進行適當?shù)臏贤?,而非將其視作?zhí)行意志的附屬品,對其進行指令輸出。但生活中,部分家長會認為自己的經(jīng)驗可以完全套用在孩子身上,并對孩子持有高度的控制欲,如《種樹郭橐駝傳》里所寫的一般,“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更有甚者提前為孩子規(guī)劃好既定的路線,要求孩子按照其設定好的路線來走。但是,“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最終只會換來“雖曰愛之,其實害之”的不良后果。
從現(xiàn)實來看,很多進行“雞娃教育”的家長,也僅僅是被周圍的多數(shù)意見所裹挾著,他們并未認真全面地了解過大學的培養(yǎng)模式,也沒去關注具體的某個專業(yè)到底是什么情況,僅是抱著“不能輸在起跑線”的想法,將孩子一路“填鴨”。直到孩子考上大學,在其選擇院校及專業(yè)時,出來“指點”一番,軟硬兼施,使孩子選上了“別人口中的熱門專業(yè)”,之后便認為“萬事大吉”。在此模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由于長期受到家長的管束,進入大學后因為各種信息不對稱以及對專業(yè)本身不感興趣,容易變得一下子失去方向,而此時家長已經(jīng)對其全面放手,甚至認為“大學生活很輕松”。長此以往,學生可能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甚至出現(xiàn)心理問題,而這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孩子的未來道路不應是提前修建的軌道,也不是預設的程序指令,而是浩瀚無垠的原野,能讓他們自由奔跑。(張茂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