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觀察!互聯(lián)網“狂歡”的盡頭不應是網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互聯(lián)網“狂歡”的盡頭不應是網暴
“法絕不能向不法讓步”,這是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平凡之路》的臺詞,令人印象深刻。劇中男主角潘巖在追地鐵“偷拍男”的過程中,“偷拍男”心臟病復發(fā)住進ICU,潘巖因此從見義勇為的英雄“戰(zhàn)損男”變成了打人欺弱的“渣男”,從被“追捧”到被“捧殺”、被“人肉”、被“網暴”,人設“崩塌”不過是幾個小時的事。
藝術源于生活,這樣的劇情走向太過熟悉,讓人直呼“這不就是互聯(lián)網正在發(fā)生的事嗎”?我們剛被“挖呀挖”的簡單旋律、單純美好戳中內心的柔軟,就有網友開始攻擊當事人的外貌、“人肉”當事人的個人信息甚至給當事人“編故事”,本該治愈人心的兒歌變成了嘈雜的輿論場;我們爭相“進淄趕烤”的同時,關于淄博亦真亦假的“翻車”消息也不曾“斷更”,“新晉頂流”淄博也難免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哪里想不到、做不好,從流量高峰狠狠跌落。
有人說,互聯(lián)網正在經歷“泛飯圈化”的反噬,無論是“一夜爆紅”還是“持續(xù)長紅”,“造神”有多熱切,“毀神”就有多洶涌,背后的網暴、網絡戾氣等“怪象”“亂象”值得警惕,亟待整治。
網絡無垠而文明有界,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矮化道德標準的地方,道德和法律的底線不能失準,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對事實真相的敬畏心也不能恣意“跑偏”。一方面,“網絡ID”不是胡言亂語、編造謠言、亂帶節(jié)奏的“保護色”,鍵盤下的“按鍵傷人”也需要負實實在在的法律責任。從最高檢印發(fā)的《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網絡法治工作的意見》,到國家網信辦出臺的《關于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都在以更有效的方式“出重拳”“零容忍”,加強打擊網暴力度。
另一方面,未知全貌不予置評,我們應該有一事之前先問真假、再問對錯的自覺和耐心。加繆在《局外人》中寫道:“一個人對他所不了解的東西,總是會有一些夸張失真的想法?!睊行淖詥?,我們常常習慣于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判別人,甚至在不完全了解事情經過和全貌的情況下,急于表達觀點、伸張所謂正義。正如電視劇《平凡之路》中那些想替住進ICU的“偷拍男”鳴不平、討公道的網友一樣,我們都有按捺不住滿腔正義感的時候,可是有時正是這些“錯位的善意”“迫切的熱忱”被利用、被錯付,無形中成為網暴事件的“軟刀子”。
網暴之下沒有“局外人”,冷眼旁觀的下一秒也許就是身處“暴風眼”。我們應該向網暴說“不”,不僅是向別有用心的“謠言”說“不”,也要向“陰陽怪氣”、網絡戾氣說“不”。與謠言賽跑,與暴力角力,清除積弊才有朗朗乾坤。在今年的“清朗”系列專項行動中,網暴就是一大重點,如何嚴厲打擊網暴,如何讓網暴徹底失去生存土壤,依舊任重而道遠。
網絡空間天朗氣清是億萬網民的共同期盼。網絡“狂歡”的盡頭不應是網暴,作為網絡精神家園的“園中人”,愿我們都能在流量喧囂中保持冷靜和定力,在戾氣面前多些善意和果敢,在時代洪流中當好“敘事者”、當好“主人翁”,共同拒絕網絡空間的“劣幣驅逐良幣”。(藍煒)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