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餐飲浪費須清除“面子文化”影響 環(huán)球今日報
(資料圖片)
原標題:杜絕餐飲浪費須清除“面子文化”影響
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很多家庭都會在教育子女時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然而,偏偏就是平時吃飯時飯粒掉到桌上也要撿起來吃的家庭,在宴客時也會大手大腳,哪怕一頓飯下來,剩下了一堆大魚大肉,將盛宴辦成了“剩宴”都不覺得可惜。私人宴請如此,商務(wù)宴請更是要鋪張浪費,好像不剩下點好酒好菜,就不夠彰顯誠意。
為何家里家外、人前人后反差如此之大呢?說白了,就是“面子文化”使然。
中國文化具有多面性。一方面提倡勤儉節(jié)約,另一方面又十分注重面子?!叭嘶钜豢跉?,樹活一張皮”,講究體面并非不好,“面子文化”本身也是一種秩序均衡。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面子是中國精神的綱領(lǐng)。在傳統(tǒng)社會的人際交往中,中國人很多時候會以“面子”的大小對彼此的關(guān)系進行認知與評估。
于是,在“面子文化”的熏染下,一次宴請就常常會被賦予很多含義。宴請時,如果餐桌上的菜肴被賓客一掃而光,主人就擔心客人會認為自己小氣,不夠大方,進而會降低自己在賓客心中的評價。于是,就會盡量多點些菜肴,至于浪費沒浪費,就退居其次了。
不要小瞧因為面子而造成的浪費。有調(diào)查統(tǒng)計顯示,城市餐飲業(yè)僅餐桌上食物浪費量就高達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于3000萬至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而大型宴席的浪費率普遍在30%以上,有的達到50%甚至更高。也許有人說,這些餐桌上的食物,反正都有人買了單,談不上“浪費”。甚至有人搬出“富人不浪費,窮人會餓死”的大道理來說上一通。且不說,這些因為面子而浪費的食物背后是不是有人“打腫臉充胖子”,即便都是消費能力較強的群體為之買單,也不可取。盡管消費的是個人累積的私人財富,但消耗的食物同時是公共資源,如果因為某個人的面子,就不加珍惜,沒有節(jié)制地浪費,那本質(zhì)上是一種豪取行徑,為現(xiàn)代文明所不提倡。
可見,“面子文化”遮掩下的宴請浪費,并不是簡單的過度消費問題,實際上包含著過時的落后的思想觀念與公共資源觀等現(xiàn)代觀念的沖突與碰撞。“面子文化”一旦形成了價值判斷尺度,不僅會造成餐桌上的宴會浪費,還會造成禮品過度包裝的浪費,乃至成為一些地方大興“面子工程”的社會心理基礎(chǔ),既浪費了物力財力,也損傷了民風政風。
所以,要遏制宴會浪費等一切形式的社會浪費,就必須多管齊下,多措并舉。既要制定完善反對浪費的制度法規(guī),通過法律手段約束、制裁浪費,又要移風易俗,推進現(xiàn)代文化建設(shè),引導公眾摒棄攀比、虛榮、好面子的思想觀念,促進形成全民勤儉節(jié)約的社會風尚。
換言之,杜絕宴會餐飲浪費,既要在行動上反對浪費,又要在觀念上清除“面子文化”造成的負面影響,標本兼治,才能讓社會普遍以鋪張浪費為恥,以勤儉節(jié)約為榮。(趙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