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強制掃碼成消費煩惱_天天熱訊
【資料圖】
原標題:莫讓強制掃碼成消費煩惱
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掃碼支付已廣泛應用于日常消費場景。然而,消費者在點餐、排位、停車繳費等很多場景下需要先掃碼關注公眾號,甚至注冊會員后才能消費。本應增添便利的二維碼,如今卻成了消費者的負擔和煩惱。
商家設計強制掃碼,背后離不開利益驅(qū)使。通過掃碼強行“圈粉”,商家可在短時間內(nèi)為公眾號積累大量用戶和關注,隨后會向用戶頻繁發(fā)送營銷廣告,以此促成“流量”變現(xiàn)。在此過程中,消費者的頭像資料、地理位置、性別年齡、電話號碼等個人隱私信息,存在被過度收集和信息泄露的風險。
“強制掃碼”已涉嫌違法違規(guī)。根據(j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關規(guī)定,“經(jīng)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jīng)消費者同意”。消費者去餐廳點餐或停車繳費,不必提供與消費無關的個人信息。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商家卻并未給予消費者拒絕的選項,消費者往往在“不得不”的無奈中被動讓渡個人信息。整治“強制掃碼”亂象,需要群策群力。
對市場監(jiān)管部門而言,應建立健全聯(lián)合執(zhí)法監(jiān)督機制,持續(xù)加大對相關企業(yè)的抽查、暗訪工作。同時完善線上線下消費者侵權投訴渠道,重點關注強制收集、非法收集、泄露或出售個人信息等違法行為,將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納入民生領域?qū)m椥袆舆M行重點查處。
對商家而言,營銷無可厚非,但不能增加消費者負擔,甚至損害消費者權益。應努力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實現(xiàn)商家和消費者的共贏,同時商家還應增強法治觀念,加強自律。
對消費者而言,要增強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維權意識。遇到需要掃碼的情況,謹慎填寫重要個人信息,避免敏感信息被不法商販收集。遇到侵權行為,要合理運用侵權投訴渠道,必要時可通過法律武器來捍衛(wèi)信息安全,保障好自身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技術進步應使百姓生活更便捷,“強制掃碼”忽視了消費者的意愿和感受,透支消費者的信任使商家獲一時之利,如此急功近利,怎能走得長遠?(蘇瑞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