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新:讓網絡暴力無所遁形
【資料圖】
原標題:?讓網絡暴力無所遁形
據報道,國家網信辦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在網暴治理過程中發(fā)現,和網暴相伴相生的是網絡戾氣。相較現實社會,虛擬空間的隱匿性,淡化了人們的言行責任感,更容易出現口無遮攔,也會導致網絡戾氣,從而導致不友善言論的集中出現,對網暴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時,網絡戾氣也會使一些網民肆無忌憚,惡俗黑話不斷,影響社會情緒,污染網絡環(huán)境。整治網絡戾氣,既包括對網暴本身的整治,也要改變讓網暴存在的網絡環(huán)境。
網絡暴力是社會暴力在網絡上的延伸。網暴不同于現實生活中拳腳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為,而是借助網絡的虛擬空間用語言文字對人進行傷害與誣蔑。如果說現實中真實可見的暴力行為造成的是人身傷害,那么網絡暴力造成的則不僅是間接的人身傷害,而且更主要的是心理傷害,嚴重侵害當事人的名譽,破壞當事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秩序,甚至使當事人被迫走上絕路造成死亡,這樣的惡性案例已多次發(fā)生。事實表明,網絡暴力比現實暴力傳播性更強,對當事人傷害更大,后果更嚴重,同時也對網絡風氣和社會風氣造成的影響更惡劣。
為了遏制網絡暴力,近年來,中央和國家網信辦在全國范圍內多次開展打擊整治專項行動,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網絡暴力具有傳播活動自發(fā)形成、信息結構的開放性、惡劣影響的虛擬促成、傳播效果容易失控等特征,遏制網絡暴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特別是與網暴相伴相生的網絡戾氣,通過自媒體、網絡水軍等炒作,更是對網暴推波助瀾,久久難以平息。因此,中央和國家網信辦接連出手,持續(xù)開展整治行動。中央網信辦在印發(fā)的《關于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中,對建立健全網暴預警預防機制、強化網暴當事人保護、嚴防網暴信息傳播擴散等提出要求,日前國家網信辦再次強調進一步加大對網暴本身及網絡戾氣的整治力度,從根本上消除網暴生存的“土壤”,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在整治網暴行動中,各網站平臺要按照中央和國家網信辦的要求,落實主體責任,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運行規(guī)則,強化網絡監(jiān)督管理,對賬號發(fā)文嚴格審核把關,加強內容識別預警,構建網暴技術識別模型,建立健全網絡暴力當事人實時保護機制和涉網暴輿情應急響應機制,及時過濾“網暴”內容,提供一鍵關閉陌生人私信、評論、轉發(fā)等設置,快速處置網暴相關賬號,防止給當事人造成嚴重傷害。各級網信部門要加大監(jiān)管力度,進一步壓實壓緊網站平臺主體責任,健全完善長效工作機制,加大對自媒體、網絡水軍等整治力度,發(fā)現網暴信息扎堆、防范機制不健全、舉報受理處置不及時以及造成惡劣后果的網站平臺,堅決依法依規(guī)采取處置處罰措施,對于涉及網暴違法犯罪的案件,要移交執(zhí)法、司法部門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并強化典型案件曝光力度,及時對外公布熱點網暴事件處置情況,形成強大震懾。
同時,還要加強對網民的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讓廣大網民明白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實施網暴必然會受到法律的懲處,從而提高網絡安全法治意識,切實做到自己不實施網暴,也不參與他人網暴,還要積極舉報網暴行為,共同推進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以時代新風塑造和凈化網絡空間,讓網絡暴力無立錐之地。(李忠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