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打工前沿】見義勇為需要更多的社會激勵支持
(相關資料圖)
【打工前沿】
原標題:見義勇為需要更多的社會激勵支持
杜鑫
據(jù)媒體報道,浙江嵊州一沿街店鋪冒煙起火,樓上一家4口被困。危急時刻,路過的送奶工鄭大姐迅速接上消防栓的水槍滅火,隨后路過的車主楊喜華也上前幫忙,最終消防員趕到將火撲滅。此后,嵊州市公安局認定鄭大姐和楊喜華救火行為為見義勇為行為,同時給他們申報見義勇為三等功,嵊州市也正為兩人申請“嵊州好人”榮譽稱號。
兩位熱心市民見義勇為的行為獲贊無數(shù),讓很多人相信“正能量一直在身邊發(fā)生”。有關部門及時為兩人申報榮譽也值得點贊,“好人有好報”將激勵更多人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
近年來,多地出臺了獎勵、保護見義勇為人員的政策,有的地方專門建立困難見義勇為人員救助幫扶機制,一些地方還探索成立見義勇為基金會。這些政策和舉措不但給了見義勇為人員鼓勵,還給了他們真金白銀的獎勵。
然而,由于宣傳不到位等原因,仍有不少見義勇為人員因不及時申報,得不到表彰獎勵和宣傳弘揚。鄭大姐和楊喜華的救火行為如果不是因為有監(jiān)控為證,并廣泛傳播,兩人離開后不主動申報,很可能就得不到見義勇為的表彰。
“見義不為,無勇也?!币娏x勇為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自古以來就根植于國人的精神世界中。然而,現(xiàn)實中,不少普通人路見不平卻不敢“一聲吼”,該出手時也不敢出手,除了自身能力有限、缺乏一定的勇氣外,更重要的是底氣不足。
普通人見義勇為底氣不足的原因之一是相關保障制度還不夠完善、細化。當前,弘揚見義勇為精神、保護見義勇為的法律框架已經(jīng)搭建,但是具體到執(zhí)行層面仍有模糊、界定不清的情況。不少人擔心路見不平、出手相助被定性為“互毆”,正當防衛(wèi)一不小心成了防衛(wèi)過當。在兩年前的“趙宇案”中,趙宇因阻止女鄰居被打,與施暴者產(chǎn)生肢體沖突,被有關部門認定為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了被害人李某重傷的后果。最終,在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導下,有關部門依法作出糾正:趙宇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wèi),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并非所有的見義勇為人員都有趙宇那樣的幸運。好在,《關于依法適用正當防衛(wèi)制度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相繼發(fā)布,可以指導各地準確理解和適用相關法律規(guī)定。
此外,提高獎勵會激勵更多人去見義勇為。以南方某市為例,其見義勇為的認定標準是:同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同侵害國家、集體財產(chǎn)或者他人人身、財產(chǎn)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協(xié)助追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或者協(xié)助偵破重大刑事案件的;搶險、救災、救人的。去年7月,河南省鄭州市遭遇特大洪澇災害,鄭州市涌現(xiàn)出一大批見義勇為先進典型。為表揚先進、弘揚正氣,當?shù)卣疀Q定授予14名個人鄭州市“見義勇為模范”稱號,給予每人10萬元獎勵。
從來都沒有蓋世英雄,有的只是挺身而出的普通人。只有不斷完善保障和獎勵制度,才能從根本上打消普通人見義勇為的顧慮,給他們添加更足的底氣,喚醒他們的勇氣。讓更多普通人成為城市的英雄,讓見義勇為成為新時代社會風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