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熱點:豆瓣開分像玄學,水軍控評幾時休?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豆瓣開分像玄學,水軍控評幾時休?
最近不少人發(fā)現,豆瓣評分開分時間越來越像“玄學”。有的劇集甫一開播便飆升高分,有的則直到完播才最后亮牌。面對質疑,豆瓣回應稱,效率高低主要取決于人工審核的難度,要看需要多少力氣刨除黑粉,以保證可信任打分人數。
暫且不論上述回應的說服力,但豆瓣平臺黑粉頻頻作亂倒是不爭的事實。買賣賬號、批量養(yǎng)號、刷分控評等,早已被多次曝光,“超前點評””惡意控評“等現象,更是屢屢引發(fā)爭議。煩惱于此的不止豆瓣,知乎、貼吧以及微博等各大平臺都是水軍的活躍之地。
與種種暗箱操作博弈,直接關乎平臺的公信力,這些年,相關整治行動也在持續(xù)推進,但影視劇行業(yè)惡意營銷的“頑疾”,始終蠢蠢欲動。特別在“流量為王”的當下,往往是“劇未播、聲先起”,情節(jié)還沒捋順、情懷已經販盡。除了眾人熟知的“刷榜”“刷評”,炮制緋聞、惡炒八卦等劣行,更嚴重擾亂影視作品評價體系,以至常常出現流量與口碑倒掛的現象。粗制濫造的作品占用大量注意力,而好作品卻因缺乏話題而無人問津,當然會讓人有“圈子越來越亂”“好劇越來越少”之嘆。
常言道,酒香也怕巷子深。采用適當的營銷,將影視作品推向大眾,本無可厚非,但凡事皆有度。能不能長久營生,既要看吆喝的水平,更要看這“酒”到底香不香。反觀當下影視圈,不少人恰恰是“炒”字為上。創(chuàng)作時瞎湊合,表演時不走心,營銷時卻套路出盡;劇本打磨、服道布景舍不得投入,買熱搜、造話題卻肯大把花錢。凡此種種,滿腦子都是“快錢”,未見有一絲“匠心”,如此下去,受眾當然不肯買賬。
清理口水營銷,關鍵看行動。對平臺來說,責任意識是第一位的。無論是加強人力審核也好,引入科學算法與設計也罷,必須與時俱進盯緊水軍動向,升級管理舉措。與此同時,相關部門也要加強監(jiān)管和懲處,祭出更多靶向治理動作。當然最核心的,還是創(chuàng)作者出品者要敬畏自己的職業(yè),端好手中這碗飯。(田聞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