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審視就業(yè)市場“35歲門檻”
原標題:重新審視就業(yè)市場“35歲門檻”
公務員考試中的“35歲門檻”再度引發(fā)關注。日前,“建議公務員考試取消35歲限制”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一。全國人大代表蔣勝男建議,逐步放開公務員錄用的“35歲門檻”。
“35歲門檻”,是公考中一種由來已久的規(guī)定。在過去的社會背景下,此規(guī)則的形成,確實有著相當?shù)默F(xiàn)實考量,比如,它對應著社會年齡結構的年輕化、勞動力的供應充足,并且還不無對選拔效率和公平的兼顧。
但是,近年來,呼吁放開這一年齡限制的聲音越來越多,并且每每引發(fā)輿論高度關注和熱議。這足以反映出社會的普遍心聲。這背后其實是社會現(xiàn)實的變遷。
比如,2020年,我國16歲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規(guī)模為8.8億人,與2010年相比減少了4000多萬人。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繼續(xù)下降,與之對應的是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同時,2020年,我國人口的平均年齡為38.8歲,也就是說35歲的限制標準已遠低于社會的平均年齡了。
此外,2011年,我國社會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5年。到2020年,已經提高到10.8歲,“十四五”時期還將繼續(xù)提高至11.3歲。從這些數(shù)據(jù)中不難看出,繼續(xù)沿用35歲的年齡限制,留給畢業(yè)生考公的時間已經越來越短了。且不說,這會加劇求職者的年齡擠壓,實際上也將大大限制公務員選拔的人才基數(shù)。
還需注意的是,在我們的國情下,公務員招考的年齡限制,有著極強的示范效應。揆諸現(xiàn)實,“35歲門檻”幾乎或明或暗地存在于各個領域。高校、科研單位、企業(yè)……幾乎可以說都踐行著“35歲以下是人力資源,35歲以上是人力成本”這樣的選拔觀念。這既是一種被人為強化的年齡歧視,也在客觀上帶來了人力資源的浪費,束縛著社會才智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置于當前放開三孩的大背景下,也不容忽視這種嚴格的、一刀切的年齡限制對于社會生育的負面影響。道理很簡單,職場的年齡限制越嚴,就越容易傷害女性在生育上的“自主性”,從而構成對生育空間的一種壓榨。
因此,無論是社會整體受教育年限的提高,還是人口紅利式微,以及老齡化加劇、提升社會生育率的需要,35歲這道就業(yè)市場的“金線”,理應受到重新審視。到底是延后還是直接取消,需要綜合性的研判。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一種過去時代的產物,它的確到了應該優(yōu)化的時候了。
當然,從適配老齡化社會的發(fā)展趨勢,以及社會勞動力資源的變化來看,對35歲門檻的調整,僅僅只是一個“術”的層面的改變,更要改變的還有整個社會的年齡觀、就業(yè)觀、用人觀。
比如,就業(yè)市場如何改變長期以來對于“年輕化”“低齡化”的過度追求,以更開放的姿態(tài)對其他群體有更公平的接納;如何從善于挖掘年輕人群體的紅利,轉變?yōu)楦眉骖檶χ心晟踔晾夏耆肆Y源的有效利用;如何避免老齡化加劇擠壓年輕人的空間,等等,都需要政府、企業(yè)、社會,包括個體,在機制、心態(tài)、觀念等方面有更積極的調整。這方面,一些老齡化嚴重的國家,有過一些經驗和教訓,我們在理性參照的基礎上,應該可以做得更好、更主動。(光明網評論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