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動態(tài)!幾種常見移動支付方式的實現原理
原文標題:《手機那么多,為什么只有那幾款可以刷臉支付?》
【資料圖】
大家有多久沒有用紙幣支付了呢?
隨著手機支付的普及,大家的支付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
密碼支付、指紋支付、面容支付,你用的是哪種支付方式呢?
大家有沒有想過,所有的智能手機都能密碼支付,絕大部分智能手機都能指紋支付,而支持面容支付的手機卻屈指可數?
是面容支付難以實現嗎?
并不是!
原因還得從這些支付方式的實現原理說起。且聽文檔君娓娓道來~
密碼支付
密碼支付作為電子支付最傳統(tǒng)的方式,實現密碼支付有兩個階段。(文檔君這次只講解咱們目前普遍使用的微信支付 / 支付寶支付的流程哈~)
(綁定)當你和銀行雙方同意綁定銀行卡之后,你會設置支付密碼,支付機構校驗支付密碼,校驗通過后,服務器會返回一個 token 給客戶端,從而這個 token 就會被保存在本地,以備后用。
Tips:token 是服務端生成的一串字符串,以作客戶端進行請求的一個令牌,當第一次登錄后,服務器生成一個 token,并將此 token 返回給客戶端,以后客戶端只需帶上這個 token 前來請求數據即可,無需再次帶上用戶名和密碼。
(支付)當你喝奶茶,掃碼支付時,你需要在微信支付客戶端輸入支付密碼,客戶端驗證密碼正確。然后,客戶端就攜帶 token 給微信支付機構服務器,服務器檢驗成功,就會向銀行發(fā)起扣款申請。
指紋支付
與傳統(tǒng)的密碼支付不同,指紋支付的技術核心分為兩大塊:指紋識別技術與支付技術。
關于指紋識別技術,相關內容可以閱讀咱們“走進生活”系列的另一篇文章電容?光學?超聲波?手機指紋識別技術你了解嗎?
和密碼支付一樣,實現指紋支付也有兩步。
(開通)大家是否還記得,在開通支付寶或者微信指紋支付時,需要輸入支付密碼,這是為什么呢?
這是因為開通時,支付機構的服務器會校驗支付密碼,服務器校驗通過后,返回一個 token 給客戶端??蛻舳藭{用手機的硬件設備校驗指紋,指紋通過后,token 被保存到本地。
(支付)在指紋支付過程中,客戶端會要求手機會先校驗用戶指紋是否正確,如果正確,通過支付接口,將本地保存的 token 上傳到服務器,服務器校驗成功后,就會向銀行發(fā)起扣款申請。
不難看出,相較于密碼支付,指紋支付就是通過原先的密碼和 token 建立直接聯(lián)系,從而指紋可以直接觸發(fā) token 上傳至服務器。
面容支付
和指紋支付類似,面容支付的技術核心也分為兩大塊:面容識別技術與支付技術。
面容支付中使用的識別技術大有學問,為了區(qū)分照片(2D)和真實人臉(3D),目前用在面容支付上的技術為 3D 結構光技術,他可以毫秒內獲取人臉成千上萬個關鍵位點的 3D 信息,用以判斷是否本人,識別精準度能達到 99.99%。
實現 3D 結構光,需要至少兩個設備 —— 發(fā)射裝置和采集裝置。
發(fā)射裝置:發(fā)射近紅外激光,將具有一定結構特征的光線透著到被拍攝物體上。
采集裝置:專門的紅外攝像頭進行光線采集。這種一定結構的光線,會由于被攝物體的不同深度區(qū)域從而采集到不同的相位信息,再通過運算單元將這種結構變化換算為深度信息,獲得被攝物體的三維結構。
兩個裝置意味著需要占用更大的硬件空間,不信你看 iphone(支持面容支付)的劉海屏是不是比其他品牌商(支持指紋支付)的挖孔屏要大太多?
回到支付過程,這就和指紋有些類似了。
(開通)在開通時,支付機構會要求輸入支付密碼,進行校驗。服務器校驗通過后,返回一個 token 給客戶端,客戶端調用硬件設備校驗面容,面容通過后保存 token 到本地。
(支付)在指紋支付過程中,客戶端會要求手機會先校驗用戶面容是否匹配,如果正確,通過支付接口,將本地保存的 token 上傳到服務器,服務器校驗成功后,就會向銀行發(fā)起扣款申請。
結 論
當然,實現面容支付遠比文檔君現在描述的要復雜,在之后的文章中我們會進一步解密手機面容支付!
不過,現在不難看出,在支付技術上,三者區(qū)別不大,關鍵在于識別技術:
密碼支付:無需額外的識別設備。
指紋支付:需要指紋識別技術,內嵌于屏幕中,無硬件負擔。
面容支付:需要面容識別技術,增設識別設備,前置攝像頭部分硬件布局擴大。
誒~ 這時就需要你做出取舍了。
是需要極致全面屏的觀看體驗?還是需要面容支付的便利性?
原來并不是面容支付更難實現,而是面容支付在硬件上需要占用更大的屏幕空間。在如今追求全面屏的時代,優(yōu)勢有些局限。這就是為什么市場上的手機那么多,卻只有幾款手機支持刷臉支付。
不過,隨著屏下攝像技術的發(fā)展,有一天,我們是否能夠實現屏下面容支付?
讓我們一起期待一下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興文檔 (ID:ztedoc)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