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芽戶締》---從新海誠的轉(zhuǎn)變中談談那些“突破”與“遺憾”
時隔3年,筆者終于等來了新海誠的又一新作《鈴芽戶締》。我對這次觀影的第一體驗是正向的,沒有太大的不滿以至于不吐不快的程度,但卻也沒有給我留下什么十分深刻的印象(這點是我很在意的一點),最后思考了一下,我得出了這樣的結(jié)論:相比于電影內(nèi)容的種種,也許這次的框架和立意才是真正令我著迷的吧。這也是我對這部電影最大的積極印象的來源,但要更好地全面認識這部作品,我們必須結(jié)合它的音畫,人物,劇情等這些更多的要素去看,那么,“鈴芽”這部作品在這些部分做的如何呢?
(資料圖)
我的評價會是“秀外卻不慧內(nèi)”,并且在很多的要素上都存在著這樣的感覺。
音畫:
新海誠作品的音畫幾乎沒有讓我怎么失望過,這次依然是很棒的體驗。
總體來說,我認為新海誠通過這部作品體現(xiàn)出來的東西是有著積極的進步意義的。大場面的作畫可以說之前從未有過的水準,對各種場景的刻畫也是盡顯精美,這些也正是新海誠一直以來所擅長的。
首先兩首主題曲都很好聽,電影結(jié)尾時與RADWIMPS所唱的《カナタハルカ》的銜接順暢無比,當然這點在他的歷部電影中做的也同樣出色。但對這兩首主題曲的運用,則是我比較遺憾的一點了,十分明顯,這部電影對主題曲的利用率完全比不上從和RADWIMPS開始合作之后的“君名”和“晴女”,以至于讓我覺得差了那么點味。之后就是這次配樂,先說結(jié)論我覺得很一般啊,前中期我印象比較深的有第一次關(guān)閉往門的時候,和以往風格差別比較大,但到后期這種多樣性呈現(xiàn)出來的甚至不如芹澤的車載音樂,沒有那種我過一段時間再翻聽ost能直接對應到某個劇情和畫面的。
但這些也完全不影響這部作品的音畫完全屬于一流的水準,這是新海誠的基操。
劇情:
本篇最大的特點,也是影響后續(xù)“人物”“情感”等方面最大的因素便是它的"公路片"屬性。女主鈴芽從與男主相遇,無意間拔出要石,到二人踏上旅途,關(guān)上各地往門防止災害發(fā)生,一路上見識著不同的風土和人情,簡單的交往后再踏上旅途...而這次旅途也因為關(guān)門這個任務在身,不可避免地變得倉促起來。而我反而覺得到東京為止的公路旅途這一段很舒服,完全符合我心中在旅途中結(jié)識不同的人,短暫又不打擾的融入,然后離開繼續(xù)出發(fā)的想象。正因為是短暫的接觸與幫助,因此這段時間里你可能不會去考慮太多的現(xiàn)實性因素,帶著自己對新鮮事物的好奇毫不猶豫地熱情投入其中,并從中窺探到當?shù)仫L俗的一面,這些對于一個旅行者來說,就已經(jīng)足夠。并且每一次鈴芽關(guān)門前需要回想起屬于這個地方人們過往的聲音,將開門這一行為賦予了“人情的重量”,那些門被打開的地方有廢棄的游樂場,有棄用的學校,它們的共同點都是一些蕭條破敗,已經(jīng)衰落的地方,也正是因此,我們看到了邊讀書邊幫家里干農(nóng)活的學生妹,為養(yǎng)活兩個孩子去歌廳陪酒的母親,眼前的廢墟向前承載著過去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思緒的重量,向后依然是在陽光下努力生活著的人們,所以我很喜歡鈴芽和男主一路上的見聞,即使它很淺,但我相信鈴芽多少一定會在旅途中尋找到自己關(guān)門的意義,以及從旅途中汲取養(yǎng)分并成長,成為最后高潮她堅定決心的重要力量。但可惜,這段旅途從東京往后,到回到老家的決戰(zhàn)結(jié)束為止,走上了一條最無法說服人們的道路。
東京一行中,男主讓自己成為了要石,冰封在常世當中,從這之后女主的行動準則落入俗套的變成了“無論如何我一定要拯救心愛之人”,而這也使得前面的旅途中所經(jīng)歷的相遇和離別的作用變得好像淺薄了起來,以至于女主最后說出了那句“我不能接受沒有草太的世界”這樣的話,從前半部分的擴大視野,有所突破,到最后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又回到了新海誠的“不能忘卻之領(lǐng)域”,難免給人一種前期廣博的見聞沒有后續(xù),后續(xù)想回歸二人世界卻又鋪墊不足的感覺,而這也是接下來為人所詬病最多的“情感”線的敗筆,以至于讓人懷疑,新海誠的這次大刀闊斧的革新,會不會是他曾經(jīng)最擅長的愛情給他脫了后腿。
情感:
在《你的名字》后,天災成為了新海誠電影一個新的創(chuàng)作方向,但不論是之后的《天氣之子》,還是《鈴芽之旅》,這兩部電影在男女主情感線的構(gòu)思上都遠不及前作,而《鈴芽之旅》所暴露的問題更為突出,未曾謀面的男女主之間,因為一見鐘情便陷入深愛,甚至于男主之后還變成了一把只有三個角的椅子,女主卻仍舊對他有著近乎偏執(zhí)的愛情,這種讓人匪夷所思的情感遞進,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正常人所能理解的純愛范疇,由此所展開的深情與羈絆,讓人難以從中產(chǎn)生情感共鳴。
不止是男女主的情感,旅途中的過路人我們暫且不說,女主身邊的幾位主要人物與女主的關(guān)系也是淺嘗輒止,環(huán)姨媽與女主的沖突爆發(fā)和和解都來得過于突然,以及我最期待的女主穿越過往門后是一定一定會和媽媽有一場對話的,或許是和媽媽好好地道個別,這或許是我所期望的,但顯然女主和媽媽除了椅子之外,確實再難找出其他情感紐帶了。
由此種種,我好像察覺到了一些和我以往認知的新海誠所不同的奇怪的感覺。
現(xiàn)在的新海誠:是越來越擅長大場面刻畫的,越來越難以讓劇情出現(xiàn)邏輯崩壞等劇情硬傷的,越來越把他的情感變得易于讓觀眾察覺的,越來越喜歡happy ending的
那么讓我們想想以前的他呢?
以前的新海誠無論是早期的“催淚三部曲”還是后來的“言葉之庭”,他著迷于描寫那些有限的,隱晦的,帶有著那種早期新世紀青年憂傷的東西,即使這些東西更多的是自我表達的,是有著明顯的劇情硬傷的,但早期的新海誠毫不吝惜讓劇情去為人物的情感做讓步,因此我們能看到像“星之聲”,“云彼”,“秒五”這樣表達大于內(nèi)容的深入人心的作品?;蛟S它們不會是讓更多的觀眾所喜歡的,所打出高分的,但那個時期的作品不知為何留給我的印象就是會深刻,是因為bad ending而更刺痛我嗎?亦或是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而對上了電波?我不得而知。
“秒五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評價和支持,但是我并沒有正確傳達自己的想法?!边@是新海誠對自己作品的評價。從“云彼”開始新海誠就以商業(yè)監(jiān)督作為自己的目標,新海誠大刀闊斧改變的決心其實早在《追逐繁星的孩子》中就可以看出,即使這部作品在各方面都撲得很慘,但他依然要嘗試怎么樣去寫出一個觀眾“可以理解”的好故事。是的,新海誠就這樣進步飛速地,甚至有些熱情過頭地就朝我們觀眾迎來,從這之后,我們迎來了《你的名字》,《天氣之子》以及《鈴芽戶締》嘗試將故事講得簡潔明了,并在不斷地擴大自己故事的時空廣度的作品。從這一點上來看新海誠講故事的能力確實是在進步的,而且每次都在挑戰(zhàn)新的題材和難度。從結(jié)果來看,新海誠的嘗試是成功的,更高的票房,以及堅實的觀眾基礎(chǔ)都是他作品受到更多人喜愛的體現(xiàn)。并且最難能可貴的是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他依然在改變,在嘗試給觀眾新的東西,以至于我們不會產(chǎn)生從“君名”到“晴女”的乏味感。
但我想所謂的轉(zhuǎn)變是不是完全不必要因此而丟失掉以前的特點呢?比如說他曾經(jīng)擅長的細膩的人物刻畫,內(nèi)心獨白等種種,這些是我覺得新海誠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丟失”,甚至不止是單純的“減弱”這么簡單,而這些關(guān)鍵特質(zhì)的消失,是我認為無比可惜的點。所以直到現(xiàn)在,我都認為《言葉之庭》才是廣義意義上的新海誠本人在故事與情感上的“集大成”之作。
以上的東西完全是我的個人想法,以及對新海誠這么多年以來變革的一些想法,當然,你也完全可以把這些任性的言論理解成為我這個感懷念舊老b登的癡人囈語。
總之,《鈴芽戶締》的觀影體驗還是優(yōu)質(zhì)的,如果滿分10分的話,我會給7-8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