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滾動:全方位對話《中國奇譚》首集導演!小豬妖為何打動人心?
采訪 /若風?編輯?/彼方?排版 /慧醬?
“雖然他們在《西游記》原著里邊沒怎么被提到,但是我覺得這些小怪一定有值得一寫的地方。”
(資料圖片)
豆瓣9.5、B站累計5000萬次點擊、各大主流媒體的接連報道......剛剛跨進2023年,《中國奇譚》可謂為關注國產動畫發(fā)展的觀眾們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驚喜。
《中國奇譚》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嗶哩嗶哩聯(lián)合出品,在這個由8部動畫短片組成的原創(chuàng)網絡動畫合集中,11位動畫導演縱覽古今,從截然不同的題材切入,為觀眾講述、呈現了動畫是如何承載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與哲學積淀。
而作為最先來到觀眾面前的“排頭兵”,由於水導演的《小妖怪的夏天》無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為整個項目開了個好頭。在播出后,該片憑借極為細膩的情感塑造以及極為獨特的故事切入點引起了大眾的熱議。
“唐僧師徒不日就要抵達浪浪山,小豬妖收到攔截師徒四人的指令,努力工作制造陷阱,卻反被奇葩領導各種折磨,偶然間聽到孫悟空傳奇事跡的它,心中泛起了漣漪......
——《小妖怪的夏天》劇情梗概”
而隨著動畫的播出,觀眾們對于本片的幕后故事也愈加感到好奇——於水導演為什么會創(chuàng)作這樣一個故事?《中國奇譚》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曾受到上美影前輩們怎樣的反饋與鼓勵?受到廣大觀眾熱議的故事結局,又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動畫學術趴就此邀請到了於水導演,請他與我們分享《小妖怪的夏天》的深度幕后。
受訪人簡介
於水,國內知名動畫導演,曾創(chuàng)作了《云先生》《火紅的青春》《星星夢》《禽獸超人》《生活原來是這樣的》等作品。
目前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擔任新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動畫藝術系主任。
專訪正文
學術趴:非常感謝於水老師接受動畫學術趴的采訪。請問您最開始是以什么樣的契機參與到本次《中國奇譚》的制作當中的?
於水:最開始的緣起就是總導演陳廖宇老師找到了我,說美影廠要做一個比較好的合集式的動畫片,然后問我能不能參與其中一部。
我覺得還是挺好的,因為從小大家都是看美影廠的動畫片長大的。我本身作為大學老師,平時給學生們講動畫,也經常以美影廠的片子作為片例,能有機會參與進來當然是非常高興的。所以我和陳老師就一拍即合,隨后就加入了。
學術趴:就創(chuàng)作層面上來說,《中國奇譚》項目有給到各位創(chuàng)作者具體的創(chuàng)作要求嗎?
於水:這個項目還是挺自由的。在“中國奇譚”的總框架下會有一個范圍,但(作品的題材)具體是現代的、古代的,還是現實的、幻想的,就完全沒有任何要求。不過在執(zhí)行過程中,他們會有一些更具體的要求,因為在項目的每一個階段,我們會提交每個階段的相應進度,包括當時片子的樣態(tài)。項目方面會提出建議和意見。
所以總的來說,我們既能享受到創(chuàng)作自由,同時老藝術家們,包括速達廠長、總導演,其實都能給我們很多有益的建議。
學術趴:據了解,在《中國奇譚》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上美影的老前輩們也會在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給予一些創(chuàng)作者建議或鼓勵,另外陳廖宇總導演也會和各個團隊有緊密的合作溝通。請問《小妖怪的夏天》這部片子在制作過程中有受到這些老前輩的指導嗎?如果有的話,具體是哪些呢?
於水:有的。我剛才也說了,每個階段我們都會提交進度給項目方面去看,然后他們就會以文本的形式整理好,返回意見。
我這個片子收到的大多都是一些比較正向的評價。當然也有一些建議,比如前期開始的時候,他們就會說作品美術風格上能不能再有突破。我覺得雖然《小妖怪的夏天》一開始的美術風格也是可以的,但它確實在中國傳統(tǒng)的韻味上,包括在繪畫性上,可能比現在(的風格)要弱一些。我們就根據這個建議,去實踐了新的美術風格,最后做到了這一版的效果。我覺得回頭看,確實如果沒有那些建議的話,這個片子在美術風格上,可能會達不到現在大家對它贊美的這種高度。
學術趴:請問陳廖宇老師和《小妖怪的夏天》團隊是如何進行溝通合作的呢?
於水:我和陳老師特別熟,我們小二十年前就開始合作了,經常在一起聊。具體到這個項目當中,其實一開始我提交了三個劇本。有一個現代的、兩個古代的,但都不是現在這個樣子。陳老師在里邊選了一個,我們就覺得可以按這個去做了。
但是同時陳老師又覺得,有沒有可能做一個更到位、更好的一個劇本呢?最后我就又想了最終的這個,就相當于第四個,然后提交了上去。大家都覺得這個好,包括陳老師也覺得好,然后這個項目才算是真正地開始了。所以說也是陳老師稍稍給了一些壓力,我們才能找到一個更好的故事,也正是那一刻的這個決定,才決定了這個片子的誕生。在具體的制作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們還會有很多的溝通。我和陳老師的溝通完全沒有障礙,也是無話不說的。
學術趴:請問老師您最開始是如何聯(lián)想到《小妖怪的夏天》這個故事的呢?為什么會選擇一個在《西游記》中,連名號都沒有的小妖怪作為一個切入點?
於水:既然提到了奇談和妖怪,我就會去想,在中國所有的古代故事、神話故事里,大家最先想到的會是哪個故事——那可能還是《西游記》。一開始我會想一些,比如說白骨精,然后獅駝嶺的三個妖王這些,但是到后來,我想那些小妖怪,他們無名無姓,好像從來沒有人關注過。
而且我的創(chuàng)作視角,好像也一直喜歡關注一些小人物,所以我就開始思考這些小人物是不是可以展開寫一寫,然后我就開始想:他從哪里來?他工作上、生活上有苦惱嗎?他在妖怪洞里邊是處于一個什么層次?雖然他們在《西游記》原著里邊沒怎么被提到,但是我覺得這些小怪一定有值得一寫的地方。所以我就開始琢磨起了這個故事,這就是故事的緣起吧。
學術趴:我們注意到,《小妖怪的夏天》既有著有趣的故事和令人驚奇的反轉,同時也有一些較為明顯的現實指涉,就像您此前提到過的,包括一些對如今職場的反映,對于中國家庭的一些描寫等等。關于用一個架空的故事去指涉現實,您覺得其主要的難點在哪?有什么相關的創(chuàng)作經驗和心得可以和我們分享嗎?
於水:說實話我倒沒覺得特別難,或許是因為這個故事是一氣呵成就想出來的。我想原因可能在于,我們講的所有的故事一定跟現實是有關系的,要不然觀眾是不會愛看的。推到最底層的邏輯,比如說人物的造型一定是觀眾能理解的造型。如果它特別抽象,我們完全不理解,那就無法產生共情和共鳴。
如果從這個邏輯去推的話,那一個妖怪既然在一個大王洞、一個系統(tǒng)里邊,他又處于底層,那么他一定和大王洞里的其他妖怪有各種人物關系。這種人物關系下,我們可借鑒或者參考的就是人類世界的人物關系。這也是我的初衷,就是希望這個妖怪的故事還是能夠和觀眾產生共鳴。
此外,其實我也是受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啟發(fā):雖然我沒讀完金庸所有的小說,但看各種武俠片,一個印象特別深刻的感覺就是,一開始的某個小人物,比如他練武功跟某個人打,會覺得這個對手好厲害。但是這個人其實在整個武俠世界的層級關系里邊,是特別低的一個層級。然后再往上,比如說這個門派里邊有幾大護法、幾個大王,主角跟他們打了半天也很費勁,再一層一層往上。這種敘事的層級關系就會給人有一種上層深不見頂,高不可攀的感覺。
所以我就想把這個妖怪洞塑造成一個層級特別繁復,甚至大王處于一種完全看不到的狀態(tài)。這就會給人感覺這個妖怪洞、尤其大王是那種特別厲害的那種感覺。但最后里結局,即使看起來這么厲害的大王,在豬八戒面前也都不值一提,是隨時可以被滅掉的。
這也是一種反諷吧,就是確實在現實生活中,會有一些看起來特別厲害的人,但他不一定有真本事。我們也不必太自卑,可以自信一點。我覺得每個小人物都有值得他自己自豪和驕傲的地方。
學術趴:是的。小豬妖最后回家的時候,看起來可能也是認清楚現實了。經歷了那些事兒,然后覺得可能要走出大山去外面看一看。
於水:關于豬妖回家的那場戲,我們主要是這樣設計的——就是前面的部分一直在講豬妖的事業(yè)線。但他來自于哪里?他有父母嗎?這其實也是大家關心的。而每一個打工人而言都要過年回家跟父母、家庭團聚。這也算是塑造打工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吧,所以我們也就把它寫進去了。
其實一開始我們會覺得這場戲稍有點脫離主線,因為主線畢竟是一個因果關系勾連得特別緊敘事線,這場戲就好像突然就來到了另一個世界,所以當初我在劇本上,這一塊還是標紅了的,想著將來可能會刪掉。然后這場戲的內容最開始也是相對比較少的,只是小豬妖回到家,跟媽媽見面之后,和媽媽有一些對話。
但是大家看完劇本和分鏡以后,都覺得這個是好東西,于是我就想著把它寫得再豐滿一點。我擴充的一個最重要的地方,就是關于那個葫蘆。那個葫蘆是媽媽給他帶水的葫蘆,一開始我設計這個葫蘆只是因為它好看——在造型上,小野豬身后背個小葫蘆,然后再拿一桿紅纓槍,特別符合我們對妖怪的想象。但后來到這場戲的時候,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借用一下葫蘆這個道具,因為前面好像對它的強調很明顯了。所以在這兒我就突然就想到了我媽媽小時候老逼我喝水,葫蘆就是個水壺。
所以我就把這一段加了進去,讓小妖怪在媽媽給他灌水壺的過程中,完成后邊的那段對話,這場戲瞬間就足夠豐富了,也算是一種起承轉合吧。這場戲在小妖怪緊張的事業(yè)線的敘事里,加進了一些情感,一些中國家庭、母子之間的這種關系,讓敘事的節(jié)奏也有所變化。尤其是在這里,敘事稍松了一下以后,緊接著下一場高潮戲就開始,能夠立馬產生對比,一下就把情感頂起來了。?
學術趴:在創(chuàng)作劇本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有些突兀,但作為觀眾,其實就會覺得這個角色一下子就有血有肉了,他有自己的歸處,也有媽媽和兄弟姐妹。
於水:我們在最開始的分鏡看片會的時候,《中國奇譚》的10位導演里中的徐寧導演,看到這段家庭戲以后,就說這場戲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場戲,我們看小豬妖可能還會保持一定的距離感。但看到這場戲以后,馬上就代入了。
一代入角色,后邊小豬被打死的那一瞬間,就會覺得自己被打死了,所以會覺得特別的震撼。最后的結局再活過來,又會覺得特別溫暖。所以這場戲角色的設定上,也完成了一個讓觀眾代入的瞬間吧。
學術趴:您之前在官方的那個采訪中提到的、這一場中媽媽拍手的那個設計,其實也讓人覺得特別驚艷,當時我也想到了我媽媽。
於水:我在一些網絡視頻里看到過這個,但是我的媽媽沒有這樣的習慣。我的姥姥好像以前有過這種動作,是一種中國人才能懂的、外國人看肯定不懂的動作,所以這個細節(jié)我當時也是比較自然地就設計出來了。
陳廖宇老師特別欣賞這個,認為這個動作是精華,但是最后成片出來的感覺,我們覺得比看分鏡的時候稍稍弱了一點點。我也在研究這個問題,到底是由于其他動作的信息量,或者說對白,才導致了感覺上的減弱——這個我覺得也是值得研究的地方。等有時間了,我甚至可以寫篇論文。
學術趴:回到最后的結局,很多觀眾都對于悟空打死了小豬妖、然后最后小豬妖又活過來了的這個結局印象深刻。有的觀眾認為這個結局設計得非常精妙,是故事主旨和人物塑造上的點睛之筆,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其實有一些觀眾覺得這個結局有點“強行大團圓”,很好奇當初您是如何構思這個結局的?是否最初就是這么設計的呢?
於水:說實話,最初的結局就是小妖怪被打倒在地,然后就結束了。但是我們當時的那個結局,畫面還是很開放的,就是一棒子打下來,然后小野豬就倒在那兒,身上沒有任何的傷口,給觀眾的感覺就是——“誒,他可能被打暈了”,是比較開放的一個結局。
但是后來我們在跟出品方、總導演、監(jiān)制以及整個創(chuàng)作團隊一起看的時候,就會覺得這個結局稍稍有點殘忍。因為作品會想要讓更多人看到和接受,包括少年兒童。大家對孫悟空的想象,普遍還是一種比較正面的形象,所以我們就想,能不能讓這個小豬活過來?當然,這個讓小豬活過來的原因,也得確實要讓人認同和信服才可以,所以我們就想到了現在這種結局,這應該是第二個方案。
小豬妖起來之后還要和孫悟空進行一段溝通。他們的溝通內容,其實也是想了一段時間的??傊F在這個結局我覺得看起來還是比較滿意的,尤其你能從評論和彈幕里面,感受到大家是喜歡這個的。雖然也有部分人喜歡那個結局,但是我覺得就是觀眾的不同吧。觀眾永遠是多元化的,你不可能說只要求觀眾喜歡一種結局,我覺得這挺好。但是我是覺得,這兩個結局其實都處在我們的創(chuàng)作過程的范疇里的。動畫的創(chuàng)作,中間也一定會有很多的調整。?
學術趴:這里問一個題外話,就是我們看到之前有評論提到,就是現在的結局其實還蠻有留白的空間的,這之后有可能進行拓展嗎?
於水:看大家要是想看,我們就把它拓展下去,這個還沒有想好。
學術趴:您曾經在采訪中提到,自己是想把《小妖怪的夏天》做成喜劇的,但是其實在很多觀眾看來,其中的一些片段雖然很搞笑,但是看完又會覺得心里五味雜陳,甚至有些橋段會有點想哭。在觀看您之前的作品時,我也有類似的感覺。請問您這種特征是否是您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會特意去設計和刻畫的呢?對于創(chuàng)作者來說,您覺得如何才能更好的平衡動畫作品中的趣味性和故事深度?
於水:我對喜劇的定位可能不是那種狹義的、那種純搞笑或者是爆笑的喜劇,而是從氣質上,我覺得起碼片子一開始還是比較輕松活潑的一種感覺。無論是在畫風上,還是臺詞上以及一些動作設計上,都還是比較輕松的。
當然,很多人不是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嗎?其實我們這個的感覺也是這樣。我其實生活中可能也會有點點這種悲劇情結吧??赡芤彩且驗橛行〇|西一旦講深刻,就容易產生悲劇的感覺。我也是希望能通過喜劇這種方式,潛移默化地把一些我的想法傳達給大家,產生一些所謂的共振吧。
一本正經地講道理,我就會覺得太嚴肅了,所以我想給它一個喜劇的外殼。包括我之前的一些作品,我覺得也是這樣,就是貌似輕松、搞笑、很好玩兒,但表達的主題,我覺得還是起碼能讓人有所回味和思考的吧。我希望作品不僅僅是在感官或者情緒上的一種刺激,還希望大家在看完之后,能有一個回味的空間。我也不知道能不能達到,但至少我的創(chuàng)作方向一直是往這個方向努力的。
學術趴:本片在美術上也讓很多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其中一些帶有國畫特征的片段,聽說老師你們在美術風格設計方面專門實驗了很久,這方面能麻煩結合具體的片段和我們說一下其中遇到了哪些問題,以及你們是如何解決的嗎?
於水:就像我之前所說的,我們最開始的畫風其實還不夠國風,或者說還不夠極致吧。其實最開始的風格確定好以后,我們畫背景已經畫了約1/5的工作量。然后給美影廠的老專家、速達廠長和總導演看的時候,大家就問能不能再有提高。
我回來之后,就找到了我們的美術總監(jiān)莫矜。他是一位非常優(yōu)秀、低調的美術總監(jiān),我們當時就說,看能不能研究一種完全推翻之前風格的畫風。當然,這個所謂的畫風主要是指背景和美術設計,因為造型是已經確定了的。
莫矜他從小學習國畫,正好想實驗一下國畫在動畫片中的表現方式。我們也受了一些啟發(fā),比如像早稻的畫風,比如《霧山五行》和《百鳥谷》,這些都是之前在動畫中比較好地實現了國畫效果的作品。然后我們在想,是否還有別的可能,能讓大家眼前一亮。最后莫矜他實驗了一段時間,做了出現在的這個畫風。
還有武昊靜和宋曄,也是整個美術設計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兩位成員。莫矜在設計好這個風格并畫了一部分的背景之后,他們兩位也承擔了一些很重要的鏡頭的背景繪制工作。他們三位以及一些繪制其他鏡頭背景的成員們,我都非常感謝他們。
學術趴:《小妖怪的夏天》的配樂同樣精彩,而此次負責配樂的,也是此前動畫學術趴采訪過的袁思翰老師。請問本片在配樂上,您是如何與袁思翰老師進行溝通、合作的?
於水:袁老師不需要我給他很多建議,他拿出來東西就是好東西。當然,具體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可能會告訴他一些細節(jié)的點,比如說這個音樂在什么地方起更好一點、這個場景我想要一個什么感覺等等。比如說最后孫悟空把小妖怪就從地上拽起來的時候,袁老師的想法可能不是現在這種溫情的音樂。
雖然那一版的方案也很好,我也很喜歡,但后來我還是感覺這兒需要讓大家感覺到更溫暖一些,所以我就說能不能改得溫情一點,就變成了現在這個音樂效果。我對他很放心,覺得直接就全交給他就行,包括最后高潮階段的音樂,甚至包括片尾曲大家看上升字幕的時候的音樂,感覺都特別正,特別對。
學術趴:好,那我們接著最后一個問題?!吨袊孀T》作為網絡動畫,在播出后在各個平臺都廣泛傳播,也得到了大量觀眾的關注和好評。我注意到老師您其實在很多年前就已經關注到了網絡動畫會是中國動畫未來的一個發(fā)展趨勢,包括您之前的一些作品也是以此為契機之一誕生的。在您看來,從之前的那些作品到如今《中國奇譚》的《小妖怪的夏天》,這些年中國的網絡動畫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於水:我覺得剛開始的時候,網絡動畫相比電視動畫和動畫電影特征會比較明顯,比如說,它的時長不受限制,而電視動畫對一般時長還是有一些規(guī)定的。然后網絡動畫的表現題材和表現手法也更自由一些。
但到了現在,我覺得所謂的網絡動畫和電視動畫的區(qū)分也沒有那么明確了,因為大家現在都叫劇集了嘛?,F在B站上的動畫,其實也完全可以放在電視上看。那現在中國的網絡動畫,仙俠的題材的、3D的好像更多一些,這方面的投入也越來越大。我覺得這挺好的,這證明我們動畫行業(yè)能養(yǎng)活自己。
因為以前這種3D的、做得那么精細的動畫,其實別說網絡了,電視端可能都達不到。投資方愿意來投,就證明有這么多人愿意去看,我覺得這個趨勢是挺好的,也很感謝這些大的網絡平臺,比如B站這次對我們的支持,也讓我們這些創(chuàng)作者有機會充分自由的創(chuàng)作。
*本文來自「動畫學術趴」,未經授權請勿轉載。?